讲座回顾 | 胡士颍:数字人文与哲学研究

作者:刘航宇发布时间:2022-11-22浏览次数:13


2022年11月14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胡士颍老师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数字人文与哲学研究”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系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系列讲座第十三讲,讲座由我校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贺老师主持,中心研究员王弘治老师任与谈人。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的近二百位听众参加了这一活动。


颍老

王贺老师

王弘治老师


胡士颍老师先概述了本次讲座主要的五方面内容。一是数字人文与中国哲学作为概论;二是数字人文哲学何以可能,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二者如何结合;三是哲学研究的数字人文实践,主要介绍实践方法;四是道教数字人文平台建设刍议,主要为相关成果的展示和研究平台的介绍;五是数字人文与哲学研究的一些思考,由此引出胡士颍老师和听众师生们对以上问题的更多探讨。


首先,对于数字人文与中国哲学,胡老师认为两者既可以在理论层面,又可以在实践方面实现一种双向的互动。哲学可以帮助深化数字人文的基础,同时数字人文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可以为包括哲学在内的传统学科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等提供比较大的便利,从而促进传统学科的研究效率的提高。用数字人文手段探讨哲学的思想,进行文本分析,建立模型,挖掘其中的哲学意涵,并对其中问题能加以反思,相比传统方式更能有效地接近哲学研究思想的核心。同时也提到了学界对于数字人文技术的担忧,认为人文学科的研究又不能过于依赖技术手段,人和机器应当有适当的边界,传统人文研究内容不应该变成一堆抽象的图表和数据。胡老师认为总体来说虽然忧思难以避免,但是数字人文和传统学科的结合前景还是很光明的,不必一味故步自封,也无需过多担心,数字人文的手段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文本研究,两者的结合也并非与传统研究相对立。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人文和哲学研究可以双向奔赴,互相成就,促进新问题的思考,两者的结合产生的成果可以在数字人文时代独树一帜。



第二个主题胡老师谈到了他对数字人文哲学何以可能的思考。数字人文学发展至今已不满足于作为一种工具,而有发展成独立学科的趋势。而数字人文与哲学何以可能联系,这和我们目前既是碎片化,又是数字化的生活方式有关。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哲学中确定性、复杂性和因果性的问题,同时也能在数字人文中体现哲学的相关性、时效性与个性化。另外就是在数据主义的潮流下,这种联系也能帮我们建立一个意义互联的共同体。从而能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从更深的层次让研究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人文学本身,帮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实现人的重启。



第三个主题胡老师介绍了哲学研究的数字人文实践方面的一些研究方法。目前文学和历史学两个方面的数字人文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相比之下哲学方面的数字人文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胡老师认为做两者结合首先需要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数字人文概况,其次掌握数字人文的工具和方法,比如Python语言和R语言编程。然后再结合自身研究寻找结合点,学会利用在线学术平台进行个人主题写作和资料库构建,作为辅助来说手段很有意义。最后就是使用和制作数据库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技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原则。


第四个主题是关于道教数字人文平台建设刍议。胡老师认为目前道教数字人文平台的建设虽然还不足,但也是一个机遇。道教研究的文献材料丰富,传播广泛,可以很好地与数字人文技术相结合。道教的文本、图像、音频目前虽然已经有数字化的形式在网上传播,但是资料的精确性和规范还不足,可以引进数字人文手段进行文献整理,实现文献不断扩充与数字化、功能多样化。并且还要实现道教文献资源的人机交互和多语言在线实时翻译,同时具备协同管理、编辑共享的功能,又能进行资料分析和内容搜寻,从而建立综合性的研究数据库,为学界提供更好的研究工具和平台。



第五个主题是对数字人文与哲学研究的相关思考。除了开头提到的传统学科对数字技术产生依赖性的忧思外,胡老师也强调了数字人文与学术的协同工作模式的优越性,并认为数字人文与学术研究是一个共同体,没有数据库文献检索等手段,人文学科难以达到目前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应当更加进行方法创新来研究哲学社会的发展,我们才能以更丰富的视角来展望未来的新兴事物。



讲座结束后,王弘治老师发表讨论指出,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更先进的研究工具,对传统学科能起到推动作用。以他自己的研究领域为例,上海师范大学建设的上古音数据库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汉字的形音义和历史演变的研究有重大意义,由此产生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包括王弘治老师近期的老子研究也得益于此。王弘治老师认为,对一些目前学界的误读或不严谨的结论和概念,可通过数据统计和检索的手段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以此从新的角度对儒家思想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胡士颍老师和王贺老师对与谈人的观点表示赞赏,并进一步探讨了数字人文数据库的建设方法。




最后,在线听众也向胡士颍老师提出了几个有趣的问题,胡老师都耐心做出了解答,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刘航宇

编辑:赵懿宁


联系我们

  •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人文实验楼2F
  • 邮政编码:200234
  • 联系电话:021-64323559
  • E-mail:shnudh@126.com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